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產率居全省首位,城市數據團春節后開工率位居全國主要城市第一,全國復工進度TOP10城市第6位……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濟南復工復產按下了“快進鍵”。
人勤春來早,復工復產忙。春暖花開之際,濟南也全面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一個個項目加快建設,一批批企業復工復產,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濟南正加足馬力,為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履新后首日 市委書記調研寬厚里
28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履新后的第一天上午,就來到歷下區寬厚里商業街區調研餐飲服務業復工復產工作,并現場點餐、堂食,以實際行動鼓勵引導市民放心消費,為經營業戶加油打氣,加快推動餐飲服務業復蘇回暖。
下午,孫立成又來到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神思電子有限公司,詳細了解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在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孫立成叮囑企業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切實將防控流程落實落細,為廣大職工創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環境。他表示,企業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在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在神思電子有限公司,孫立成認真聽取了企業關于技術研發應用與市場開拓情況的匯報,詢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鼓勵企業搶抓當前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擴大智能應用場景,盡快實現做大做強。各級各部門要在這種特殊時期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切實提供優質服務、解決突出問題,為企業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環境。
復工復產政策雪中送炭
在濟南市市中區八一立交橋下的一家蔬果店里,老板張華(化名)正在招呼絡繹不絕的顧客。此前他沒有想到,濟南出臺的一則政策,能夠真正讓他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的生意中再次喘了口氣。“客流量得多了三分之一!”張華挺高興。
3月10日,濟南市城管局下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市容秩序治理保障復工復產的通知》,沿街商鋪在與城管部門簽訂《疫情防控期間經營承諾書》的前提下,可于每日9點至19點,利用店前空置場地有序擺賣和采取開放窗口、即買即走等靈活形式進行經營。
得知張華的困難,得到通知的第一時間,柳偉就趕到店里告訴了張華。“從簽了責任書到現在,店里每天的客流量都在上漲,得多了三分之一!”
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也出臺10條改革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做好行政許可延續等,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壓力,濟南又出臺《關于支持中小微企業有效應對疫情實現保經營穩發展的若干措施》,梳理出臺17條“雪中送炭”的幫扶政策。
濟南市發改委、醫保局、住建局、水務局、市場監管局等各單位紛紛出招,保障疫情期間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視頻云招商簽下大單
“下面舉行簽約儀式,請簽約雙方在各自會場上臺簽約。”2月27日,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在濟南龍奧大廈舉行。與中信集團、北京應通科技簽署的總投資276億元的項目大單,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落戶濟南。
在這場山東省重點外商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濟南收獲滿滿。和往日不同的是,這次的簽約創新性地用“屏對屏”取代了“面對面”。“在防疫的形勢下,這是我們對招商引資一種新方式的探索。”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投資促進局局長張軍說。
這已經不是濟南的第一單“云簽約”。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濟南各區縣“雙招雙引”也加足馬力,積極作為。2月20日,歷下區舉行濟南國際金融城暨自貿試驗區歷下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六大項目隔空落地濟南國際金融城。在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上海自貿產業金融港、威高集團金融項目等18個大項目通過“云招商”方式先后落戶濟南片區,總投資額近100億元。
“邀請全國各地客商網上見,云上見,讓招商工作不斷適應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通過各種方式,讓客商充分感受到濟南親商重商的真摯情意,堅定在濟投資展業的信心。”張軍說。濟南疫情期間的“云招商”也讓許多企業豎起了大拇指,“選擇濟南落戶,既是看到了濟南的發展前景,也是為濟南的誠意所打動。”北京應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滿韻為濟南點了一個大大的贊。2月27日,在山東省與中國中信集團項目視頻簽約儀式濟南分會場上,他代表公司簽署了北京應通科技簽署總部落戶濟南項目的戰略合作協議。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招商。突如其來的疫情并沒有阻擋濟南加速發展的腳步,濟南招商力度不減,招商熱情不降,招商落地不停,前后組織了多場招商項目洽談。“疫情期間,濟南共舉辦視頻簽約活動20余場次,簽約項目122個,總投資額2900億元。”在3月10日舉行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投資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黨文慶說。
文旅行業逐漸復蘇
除了大工程項目相繼開工外,濟南文旅行業也悄然復蘇。“盼了很長時間,總算開園了!”2月27日早8:00,濟南趵突泉景區東門,69歲的李先生作為第1名游客登記入內,這是公園關閉一個多月以后首次接納游客。公園內風景依舊,游客需要經過測量體溫、身份登記之后才能陸續入園。截至19日,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累計接待游客近60萬人次,日均約3萬人次。
3月12日15時22分,隨著一聲響亮的汽笛聲,山東首趟建筑外來務工返崗復工專列緩緩抵達濟南火車站。這趟車上,載著476名外來務工人員,它從濟南出發,歷時55個小時,行駛3200公里,跨過四省市終于返回濟南。
“這些農民工的到來涉及12家企業、26個項目,將對促進全市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行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起到積極作用。”濟南市住建局副局長武兆軍說。
山東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彥紅也來到了火車站出站口,這次,他來接115位農民工兄弟回“家”,“截至目前,集團在濟南的所有項目都已開工。”王彥紅說,建筑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此次專列確實起到很大的作用,加快項目的施工進度,為濟南廣大企業復工復產和達產達效帶來新的勞動力支撐。
濟南的“硬核”搶人不只專列。記者了解到,為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滿足企業復工人員返崗需求,自2月19日起,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全市共計53家客運企業,面向復工人員提供定制化包車運輸服務。如今,“包車”接送復工返崗人員數量已經遠超萬人。“我們會不斷精準對接復工企業,制定更加有準對性的運輸保障方案,助力企業早日復工。”濟南市交通運輸局運輸管理處的王少群說。
除了外來務工人員返濟有“專車”“專列”,返濟后,濟南也有“復工專線”。據了解,為助力全市企業復工復產,濟南快速開通215條定制公交復工復產專線,保障了4.3萬余名乘客的出行。
濟南的“復工號”已經加速行駛,這些專線,相信也會帶領濟南走向春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夏侯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