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0531-83188567
發布時間:2023-07-19 11:10:25
我國高度重視網絡立法的前瞻性,持續針對新問題新挑戰探索研究相關立法,網絡立法緊跟技術發展和現實需求
持續深入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系列專項行動,加大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淫穢色情、虛假信息、網絡暴力、算法濫用、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等問題的治理力度,壓緊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
面對數字化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法治化進程,積極推動全球網絡治理體系變革,促進全球共同分享互聯網發展的機遇和成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堅持急用先行,豐富“小快靈”立法。強化前沿問題研究,加快推進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領域立法步伐,做到新技術新應用發展到哪里,法治建設就覆蓋到哪里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屈辰
5月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5.6%。
近年來,伴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演進,“互聯網+”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與經濟、貿易、交通、醫療等行業發展緊密融合。
法治是互聯網治理的基本方式。面對近年來出現的網絡詐騙、網絡傳謠、流量造假、網絡暴力等現實問題,運用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推動互聯網實現善治,已經成為普遍共識。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順應全球信息化發展大勢,立足中國互聯網發展實踐,將網絡法治建設融入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不斷深化對依法治網的規律性認識,在探索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網絡法治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如何在法治軌道上更好治理互聯網、運用互聯網、發展互聯網,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是我們必須回答好的重大時代課題。
近期,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牛一兵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引,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深入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以法治力量護航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網絡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一家參展企業代表在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上演示反詐知識VR互動體驗項目(2022年9月4日攝) 劉軍喜攝/本刊
系統總結網絡法治建設成功經驗
《瞭望》:日前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展現出我國網絡法治建設積累的哪些經驗?
牛一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法治建設,將依法治網納入全面依法治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全局,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我國始終堅持把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網絡法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總結了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網絡立法、網絡執法、網絡司法、網絡普法、網絡法治教育建設、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理念和實踐,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白皮書全面展現了新時代以來,我國網絡法治建設在實踐中發展、在繼承中創新而積累的一系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的經驗。
一是堅持黨對網絡法治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黨管互聯網要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依法治網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網絡法治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道路前進。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網絡法治與10億多網民直接相連,與14億多人民群眾息息相關。持續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等系列專項行動,加大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淫穢色情、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算法濫用、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等突出問題的治理力度,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公平、健康、文明、清朗的網絡空間。
三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網絡法治道路。立足中國互聯網發展實踐,我國先后制定出臺多部基礎性、綜合性、全局性法律,著力健全數字經濟法治規則、建立網絡權益保障法律制度、劃定網絡安全法律紅線、完善網絡生態治理規范,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四是堅持把握網絡法治工作規律。我國重視處理好發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系,堅持依法治網和以德潤網相統一、規范發展和鼓勵支持相協調、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相銜接,以高質量法治建設助推互聯網創新發展。
五是堅持推進網絡法治工作創新。加快推進法治理念、內容、手段等全方位創新,完善和創新新技術新領域規則,建立深度合成、算法推薦法律規則,運用網絡信息技術賦能傳統司法,拓展“互聯網+普法”新模式,打通普法與群眾間的“最后一公里”。
六是堅持凝聚網絡法治工作合力。堅持全國一盤棋,充分發揮多部門、地方和企業、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協調推進網絡內容建設與管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等各領域法治工作,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這些寶貴經驗是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保障,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
強化重點領域網絡立法
《瞭望》:新時代的網絡立法情況和特點如何?
牛一兵:立法是法治的起點和基礎。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網絡立法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構建。
我們陸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為依托,以傳統立法為基礎,以網絡內容建設與管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等網絡專門立法為主干的網絡法律體系。新時代的網絡立法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網絡立法位階逐步提高。早期網絡立法以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為主,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已相繼出臺,立法的基礎性、全局性效果不斷增強。
二是高度重視科學民主立法。網絡立法呈現技術性強、發展速度快、涉及范圍廣、調整對象復雜、問題新穎等顯著特點。只有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才能精準解決網絡發展帶來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在網絡立法起草過程中就將草案向社會公開,并通過座談會、聽證會等方式聽取政府、企業、專家等各方意見,真正做到開門立法、集思廣益,努力實現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三是著力提升立法前瞻性和創新性。我國高度重視網絡立法的前瞻性,持續針對新問題新挑戰探索研究相關立法,網絡立法緊跟技術發展和現實需求,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實現了我國數據安全治理法律從無到有的“突破”,在分類分級、重要數據保護、數據安全審查等重要方面作出頂層制度設計。同時,作為全球首部專門的數據安全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依法治國”“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等重要部署,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持續縱深推進網絡立法體系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數據、平臺、技術等方面的立法工作,為網絡強國建設夯實法治基礎。
《瞭望》:面對網絡暴力事件,社會各界呼吁加快出臺網絡暴力針對性立法。如何看待法治對于遏制網絡暴力現象的作用?
牛一兵:網絡暴力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國家網信辦對治理網絡暴力高度重視,深入開展“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提出了構建網暴技術識別模型、設置一鍵防護功能、選擇私信接收范圍、嚴處違規平臺賬號等管理舉措。各網站平臺積極響應,攔截清理涉網絡暴力信息,預警防范熱點事件可能引發的網絡暴力風險,網絡暴力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反網絡暴力法規制度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綜合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等專門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誹謗、侵犯個人信息、侵害人身權益等相關司法解釋,都對打擊網絡暴力作了相關規定。
然而隨著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快速發展,網絡暴力治理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復雜,現有法律規制仍存在體系化不完善、針對性不強、銜接不暢、效力不足等問題,建章立制和實施效果與人民群眾期待有一定的差距。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整治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提出建議提案,強烈呼吁加快出臺網絡暴力針對性立法,這些都很有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從網絡暴力信息治理的角度,進一步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及時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并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研究,爭取推動加強對網絡暴力打擊治理的高位階法律制度供給,強化對受害者的保護救濟,及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
《瞭望》:怎樣通過網絡執法,保障網絡空間規范有序?營造清朗網絡空間,重點在哪里?
牛一兵:“徒法不足以自行”,嚴格執法是依法治網的關鍵環節。
我國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網絡執法,加大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做到嚴厲打擊和引導規范并重,亂象治理與權益保護并舉。持續開展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全面整治網絡侵權盜版行為,開展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強網絡基礎資源、重要網絡系統、網絡數據等領域安全執法工作,持續深入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系列專項行動,加大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淫穢色情、虛假信息、網絡暴力、算法濫用、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等問題的治理力度,壓緊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全面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推動形成健康規范的網絡空間秩序,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生態。
深入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
《瞭望》:面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和網絡安全挑戰,我們將怎樣加強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
牛一兵: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全球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愿望相同,應對網絡安全風險的挑戰相同,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的需求相同,網絡空間的未來應當由世界各國共同開創。
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為指引,堅持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支持發揮聯合國在網絡國際治理中的主渠道作用,積極參與形成區域性網絡治理規則。開展網絡法治雙多邊對話交流,加強網絡安全國際執法司法合作。搭建網絡法治國際對話合作平臺,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推動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
網絡法治既是數字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數字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面對數字化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法治化進程,積極推動全球網絡治理體系變革,促進全球共同分享互聯網發展的機遇和成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瞭望》:下一步,我國將如何深入推進網絡法治建設?
牛一兵:一是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對網絡法治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管互聯網全面貫穿于網絡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完善黨領導依法治網的制度和機制,健全網絡法治工作格局,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二是強化重點領域立法,構建系統完備的網絡法律體系。立足“十四五”時期網信事業發展,強化網絡重點立法,加快制定修訂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堅持急用先行,豐富“小快靈”立法。強化前沿問題研究,加快推進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領域立法步伐,做到新技術新應用發展到哪里,法治建設就覆蓋到哪里。
三是深入開展網絡執法,保障網絡法律法規實施。深入推進網絡執法協調機制建設,強化跨領域跨部門聯合執法。加強網絡傳播秩序規范治理。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持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加強網絡執法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四是加強法治宣傳研究,凝聚依法治網強大力量。全面實施網信系統“八五”普法規劃,將“誰立法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貫穿于依法治網全過程。深入開展全國網絡普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進網絡。將領導干部和青少年網絡法治宣傳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加大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法律法規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網絡法治意識。深化網絡法治研究與教育,推進網絡法治理論創新,建立健全網絡法治教育長效機制,推動網絡法治智庫建設,為網絡法治建設提供更強大的智力支持。
大眾科技集團 24小時服務熱線:0531-83188567 13356686817 官網:m.xnxgyy.cn